=言十成章(推特/wb)

随斟冷暖开怀酒,懒算输赢信手棋


封面是刺客约翰的罗斯,我爱罗斯和翰哥!

随笔•17的少年/少年17

   姑且就叫他17吧,那个已经一去不复返的,最自视甚高,最游戏人生,也最胆小怯懦的17岁的孩子,对,只能叫做一个没长大的孩子,一个稚嫩地半大少年。

   17是个非常矛盾的人,或者说,在这里,他也可能是一类人。

   明知道眼前是很多条路,他看得清每一条路的走势,却偏偏违背所有人的期待选择最糟糕的那个。

   他是有能力力挽狂澜吗?

   当然不。

  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的选择,若果真有变动,那叫做奇迹。

   他就只是单纯地,想看大家一起玩完儿的终结而已,驾着小船,载着所有人的厚望,义无反顾地扎进那个最糟糕选择的断崖瀑布里。最好船翻人没,大家好聚好散,和世界说拜拜。

   但是一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,一面却又畏惧着受伤,小心翼翼地给自己铺着后路。

   说到底就是怕棉花的胆小鬼啦。

   17的退路,不是『坦诚待人,只是给自己留条路』,而是看似坦诚地待人,相处起来看起来也没毛病,实际上谁都没敢往心里放,也不敢放,他的后路只是个封闭的,隔离的,让他可以躲起来的玻璃堡垒罢了。

   而为什么这样的胆小鬼,也会有人去喜欢,也会有人被吸引呢?

   一方面是感同身受的同类。

   同时,另一方面,即使是这样糟糕的存在,却也仍然会有无聊的时候,尝试下关心别人的。对于17,或者17这种人来说,维持好感度,甚至刷爆人的好感度都是易如反掌的。

   也因此,有人关心,有人喜爱,也显得不足为奇。

   或者换一种说法。

   人之所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,很大程度上,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,想要把自己从生活的被压迫者的地位转变为主动方。

   无论是学生还是打工仔,这些在生活中或者受制于师长、老板,或者妥协于生活重压的人,在网络中,都是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在现实中所不能有的强势的。

   而相比起来,就像在现实中长期处于领导地位且极具主见的人,形事准则都会不自觉地晕染上主动方的要素,充满强势,且给人以压迫力,而不愿意接触一样。

   比起很多人真心实意却十分强势的关护,大多人更容易被虚假的温柔所捕获。

   如果把这个世界当成一个大型的rpg游戏,17曾经有自信能把所有人的好感度刷爆。

直到他真正意识到有人因为他这,
『把人的情感像游戏数据一样简单的攻略』的,
最为常用的生存之道所彻底伤害。

直到他自身在断绝退路,
进行豪赌后输的一败涂地,
攻略失败,
甚至是沦为被攻略对象。

   他方才能醒悟,他这17年来游戏人生的生存之道,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。

   17曾经被评价说情商为负,虽然他一直强调说他的智商足以理解,或者说他只是平时不爱用情商。

所有的感情都靠算计,
所有的羁绊都要精心计算得失,
所有的相处,哪怕是一字一句的对话。在潜意识里都被仔细推敲以求得最优解。

这样的生存方式,
这样可笑而荒唐的生存方式,
太过令人厌恶,也,太累!

   17过了整整17年这样的日子,几近把所有人都当成了傻子,方才明白,这样的自己成为了这世界中少有的傻子。

   当一个人算计到看透眼前的一切的时候,又有什么能够让他继续产生兴趣呢?

   在无趣到令人厌世的此间,只有在讨厌自己的人面前,方才能放下自己的算计,稍微放松下来,不再小心翼翼地端着那虚假的人设,流露出圆滑之下锋芒毕露、甚至长至畸形的尖刺,敢于吐露几句不再服从最优解的毒液。

   甚至于连这仅有的几句尖锐的话语,都不确定是否被潜意识润色,向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潜移默化。

   这样的人生,太过于单薄和可悲了。

   甚至于在对一切都绝望之后,不可避免地走向另一个极端,放任所有的一切跌进深渊。

   仍然是一眼看穿得失,仍然是如往昔的敏锐,却戏谑地看着列车逐渐脱节,心中信奉:
『只要我好,万事皆允!』
然后放任一切跌落、碾碎至尘埃里。

   17不仅是曾经那个少年,也是像这少年一样的一类人。

后记:
和患患夜谈,恰好提及到了一些之前有些回避的问题,乘机感悟了一下,顺便整理作为一个小随笔。
大致讲了这样几个方面,
一是一种人格,或者说,一种处事价值观,
二是为什么这种价值观念的人,明明本质糟糕,却仍然有人喜爱,
三是这种价值观无可回避的弊端。
为了方便叙述,姑且用真实模板举例了『17』这样一个概念集合体。
姑且算是个深夜短打吧,晚安。

评论
热度(8)

© 叶惊禹 | Powered by LOFTER